设为首页 / 添加收藏 / 返回首页
当前位置: 法学园地 -> 业务研讨

内黄县法院反映基层法官因压力过大产生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建议

  发布时间:2012-12-07 09:20:06


    内黄县法院在调研中发现,基层法官因心理压力过大而产生“职业倦怠”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,法官的职业倦怠不仅影响法官的身心健康和工作热情,而且影响法官队伍的稳定和整体形象,甚至影响到人民法院工作。因此应引起高度重视。

    分析其原因,主要表现为:一是案多人少,基层法官超负荷工作,引发消极应对情绪。近年来,基层法院案件成倍增长,法官工作量激增,而人员却没有增加,案多人少的矛盾日益突出。以笔者所在的法院为例,2009年审结案件2052件,2010年审结案件2865件,2011年审结案件3647件,案件呈现逐年大幅度上升趋势,而在一线办案的法官仅有36名,平均每年需办案100多件。二是法官精神压力过大,工作积极性受挫。民众对法官的期望值过高,一旦审判结果与自身预期不一致,便恼羞成怒迁怒法官,或者信访不信法,反复缠诉闹访,给法官造成很大的压力。另外,案件的结案率、调撤率、上诉率、发改率、审理时限等各项指标如座座大山压头,使法官时刻处于紧张焦虑之中。三是法官政治、经济待遇低使法官缺乏职业尊荣感。基层法官政治、经济待遇没有得到有效落实,法官地位出现弱化趋势。另外,法官的职级往往比同级政府人员级别低,且由于法院人数多,实职职位比例少,法官升迁比同级的政府部门要慢很多,致使基层法官缺乏社会认同感、荣誉感和归属感。四是外力对案件的干忧导致法官“盲从”。 法官审判行为可能受到来外界的干忧,并时常迫于人情压力,艰难地游走于法与情之间。笔者通过调查显示,90%以上的法官表示,在办案中怕的不是案件本身,而是案件以外的各种干扰。

    为此,该院建议:一是加强法院内部管理创新,缓解“案多人少”的矛盾。首先按照辖区人口数量、受理案件数量等因素增加基层法院人员编制,补充审判力量不足。其次推行法官助理制度,缓解法官办案压力。再次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。法院内部的考评指标作为一项业绩考核和激励机制,应当充分体现审判工作特色及运行规律,最大限度的实现公平合理。最后设立心理调解室。为缓解法官的工作压力,可以设立心理调解室,邀请相关的专家、医生等定期提供咨询,以增强法官心理健康的免疫力。二是适当提高法官政治经济待遇,增强法官职业尊荣感。首先健全法官经济保障制度,提高法官的经济待遇,使法官安心于本职工作。其次建立身份保障制度。可以增设一些非领导职级,并增强法官等级的效力,逐步过渡到各项待遇与法官等级相适应。再次加强与干警的沟通交流,尽可能帮助干警解决实际困难,落实休假制度、定期体检等缓解干警的身体和心理压力。三是加大社会宣传力度,增强社会认同感。首先利用大众媒体和传播手段,宣传法官的辛劳、宣传法院的工作,让群众知道法官、理解法官、懂得法官,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法官。其次通过宣传,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,使法官们赢得社会和公众的认可与尊重。再次积极营造健康、和谐的法院文化。通过组织开展演讲比赛、知识竞赛、书画摄影大赛、棋牌比赛、歌唱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文体娱乐活动,营造文明、温馨、关怀、理解、健康的工作环境,引导法官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,改变不良心理、转移不良情绪。

责任编辑:l    


关闭窗口



Copyright©2025 All right reserved  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  豫ICP备12000402号-2